张力为,男,中共党员,博士,北京体育大学二级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高校从教36年,以崇高的师德风范和卓越的学术造诣成为中国运动心理学领域的开拓者和领军人。张力为曾任亚洲及南太平洋地区运动心理学会主席及中国心理学会体育运动心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现任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理事及学术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先后荣获北京奥运会突出贡献个人(2008年)、北京市教学名师(2009年)、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2010年)、北京高校优秀共产党员(2010年)、中国心理学会学科建设成就奖(2019年)、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2021年)等多项荣誉。2025年,斩获国际运动心理学会最高奖项“国际杰出运动心理学家奖”,标志着中国学者在该领域的国际认可度达到新高度。
“钟师统立德树人成就奖章”获得者张力为教授发表感言
躬耕课堂,学生心中的“大先生”
张力为深耕三尺讲台,担任本科、硕士、博士、教练员岗位培训4大类课程,先后负责147名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高访学者的论文指导工作。他的本科生课程评教分数在全校名列前茅;他开设的研究生选修课程《行为科学多元统计》《体育科学研究方法》等,启发性大,应用性强。2010年,张力为带领运动心理学教学团队荣获“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2020年,他负责的《运动心理学》荣获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作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学团队成员,张力为是全校学术最严格的教师之一,也是最受学生欢迎的“大先生”。他对理想的追求和对事业的执着精神,深深影响着自己的学生。一位曾选修过他的课程的学生在毕业论文致谢中写道:“张力为老师是博士研究生期间接触最多的老师,是我在北京体育大学最为敬佩的老师之一。与张老师接触总不自觉想到陈寅恪先生所言之‘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章。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倾心科研,学界公认的“标杆人”
张力为以其深厚的学术造诣和开创性的研究成果,成为运动心理学领域当之无愧的学术引领者。作为运动心理学领域的高被引作者,已发表学术论文269篇,著作24部,获省部级学术奖励28项。他关于自我控制和心理疲劳等方面的研究在运动心理学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他在体育科学研究方法领域发表的著作和论文成为许多本科生、研究生的必读;他带领的学术团队扎根中国文化沃土,立足中国国家队长期心理训练与咨询实践,开创性地构建了中国运动员心理建设模型,在世界体育心理学领域树立了中国范式,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学术的文化自信与理论底气。
张力为致力于推动学术共同体建设,构建了独具特色的学术交流体系。自2005年创办的“运动心理双周论坛”(总第325期)成为学校特色学术品牌。20年来,群英汇聚的学术论坛,促进了学术思想的碰撞,为师生提供了接触学术前沿、探讨学术思想的平台。2008年发起的“中国运动员备战奥运会、残奥会心理训练论坛”已成为每四年一届的学术盛会,不仅培养了大批青年学者,更推动了中国运动心理学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为学科发展注入了持久活力。
服务社会,奥运选手的“心灵导师”
张力为胸怀“国之大者”,以国家需要为己任,他深入探讨影响运动表现的心理因素,持续产出科研成果并应用于奥运备战参赛的心理服务,为国家队运动员保驾护航。2000年起,先后为中国蹦床、帆船帆板、柔道等22支夏季项目国家队以及短道速滑、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花样滑冰等19支冬季项目国家队进行比赛心理调控。作为唯一一位入选三届奥运会代表团的心理专家,张力为始终奋战在国家队一线。他克服酷暑“泡”在队里,随时为运动员提供咨询,他在阿尔山零下34度的严寒中观看运动员训练,他与运动员教练员一起在冰天雪地里铲雪、填坑、汗流浃背地修跳台。他说,只有和运动员朝夕相处,同甘共苦,才能理解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做好心理训练和心理咨询工作。
作为国家体育总局首席心理专家,依托“科技冬奥”重点专项课题《冬季运动项目心理调控关键技术的研究》,张力为组织全国40名运动心理学专家、学者、研究生开设了《备战奥运会运动员应对新冠肺炎的心理调节》专栏,开通“备战奥运会运动员应对新冠肺炎的心理援助热线”,为国家队教练员开展公开讲座,组织全国运动心理学保障人员开展专题研讨,编纂《奥运会运动员心理指导手册》和《备战奥运会教练员心理指导建议》等。在一代代国家队运动员的青春记忆中,张力为日复一日,奋斗不辍,助力他们在赛场发挥出最佳竞技水平。
一支粉笔,两袖微尘,三尺讲台,四季耕耘。张力为,一名勤于耕耘、不断奉献的“大先生”,一个潜心科研、勇攀高峰的“追梦人”,一个胸怀“国之大者”、厚植家国情怀,亲身践行科技助体的奥运选手“心灵导师”。他以三十六载春秋诠释师者风范,用毕生心血浇灌体育强国梦想,在世界运动心理学领域树起中国旗帜,让东方智慧闪耀奥运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