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由中国新闻史学会、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新闻传播分会、北京体育大学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媒介与体育”论坛暨北京体育大学创办新闻传播教育25周年高质量发展论坛在京举行。论坛以“体育传播新浪潮:中国特色与全球视野”为主题,广邀学界、业界60余位权威专家,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近300名专家学者及青年学子齐聚一堂。与会者立足中国体育传播实践前沿,着眼全球传播格局演变,深入探讨数字化浪潮下中国体育传播的理论创新与实践突破,以多元视角解析中国特色体育传播体系建构与全球传播效能提升的双向互动。
北京体育大学副校长周启迪表示,本届论坛的举办,是立足中国特色、拥抱全球视野,推动体育强国战略落地、完善学科体系建设、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实践。他号召与会者挖掘体育新闻传播学科的本土文化基础与世界前沿价值,探索兼具中国特色与国际视野的体育传播现代化路径。
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隋岩指出,体育传播不仅是文化生活的一部分,还关乎国家形象建设与文化认同,在建设体育强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意义重大,应该坚持“以人为本”,以讲好中国体育故事,传播中国体育文化为目标,助力全球体育传播。
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志在致辞中指出,北京市已经率先启动超高清视频全产业链升级,不断探索超高清制播的“北京经验”。北京体育大学与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在智慧广电实验室建设、超高清纪录片创作等领域的务实合作成果丰硕。未来需进一步依托5G+8K等技术,构建“技术赋能内容、内容反哺技术”的良性生态。
中国记协原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书记翟惠生指出,体育事业与媒体传播作为满足人民精神需求的“刚需”组合,应该通过典型宣传、热点引导与舆论监督的有机联动,构建起新时代体育文化传播的新范式。他呼吁中国体育媒体需坚守舆论监督职责,创新叙事方式,传播体育正能量,助力提升全民文明素养和体育事业发展水平。
在主旨演讲环节,中国体育报业总社党委委员、副总经理、中国体育报总编辑杨旸,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教授姜飞,成都体育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石磊,华东师范大学国际传播研究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吕新雨,北京大学国家体育产业研究基地执行主任、教授张锐,中国移动咪咕音乐党委委员、总编辑孙磊,中国传媒大学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教授郭晓科,新华社体育部原副主任、国际奥委会新闻委员会委员、高级记者周杰,北京体育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薛文婷等多位学界专家与业界专家围绕“体育传播的中国特色与全球视野”作专题报告,通过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的深度碰撞,助力推动体育新闻传播领域的学理探讨与实务探索双向赋能。
当天下午,来自20余所北京高校的新闻与传播学院的书记、院长与业内人士齐聚“第三届首都新闻传播学院院长论坛”,围绕“智媒融合与高校传播体系的重塑”“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体育文化传播路径”“新闻传播教育的跨界协调与战略演化”三大主题展开深度讨论。
此外,本届论坛还设有“体育传播中的媒介生态与舆论研究”“体育传播中的伦理与治理研究”“体育传播与健康促进及其综合研究”等10场分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