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刚,男,研究生,教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级裁判。
2005年6月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获博士学位。曾任中国皮划艇激流回旋队副领队、北京2008年奥组委皮划艇竞赛副主任,北京大学工学院(湍流与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后。
多年来主要从事运动训练、运动竞赛等竞技体育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
迄今,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论文30多篇,其中包括《中国代表团参加里约奥运会的竞技形势与临赛备战策略》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6-6;《新时期我国冬季运动项目的竞技发展研究》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6-9;《北京冬奥会竞赛工作的时代使命与规划要旨》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9-1;《Effects of Chains Squat Training with Different Chain Load Ratio on the Explosive Strength of Young Basketball Players’ Lower Limbs》Frontiers in Physiology,2022-8等。出版学术专著《现代羽毛球专项竞赛体系与训练参赛机制》(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6年9月)、《运动员全程性多年训练过程中的区间链接机制》(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年3月)等,编写《运动训练学》《运动竞赛学》等著作教材多部。
作为负责人主持完成《北京奥运会竞赛组织工作的成功经验与2022年冬奥会的管理创新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高密度比赛条件下羽毛球项目年度训练周期划分与训练负荷控制的科技服务》(国家体育总局奥运科技服务项目)、《中国少年女子游泳运动员选拔标准和训练负荷的研究》(国家体育总局奥运科技服务项目)、《国家拳击队技战术分析及训练过程调控的科技服务项目》(国家体育总局奥运科技服务项目)等;参与完成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奥运会等大型竞赛组织管理标准化研究》以及《“十三五”三大球项目发展研究》、《“十三五”冬季运动项目发展研究》等20多项。
获“北京市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科技奖”等奖项;入选“国家体育总局高层次体育人才”、“国家体育总局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百人计划”等人才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