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要闻

所在的位置:首页 > 校园要闻

我校243篇论文入选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

       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录取工作已经全部结束,我校共有243篇论文被录取,其中,专题主报告8篇,专题报告38篇,墙报交流32篇,书面交流165篇。



专题主报告

序号 编号 作者 题目

1 0262 王凯珍 我国高等体育教育专业及课程设置历史回顾与展望

2 主3 田麦久 我国运动训练学理论研究的新进展

3 0429 张力为 运动心理学、心理学、诺贝尔奖

4 0992 杨桦 坚持和完善我国竞技体育**制几个重要的理论问题

5 4407 信息分会 体育信息学科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6 主4 胡扬 模拟高原训练的最新发展

7 1102 秦椿林 论中国群众体育的非均衡发展

8 主5 谢敏豪 生物医学新理论新技术在运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专题报告


序号 编号 作者 题目

9 0022 姚蕾 中国城市学校体育状况调查----来自世界学校体育调查问卷的报告

10 0182 贾鹏 基于 棒球击球过程的系统辨识

11 0385 姚侠文 难美技能类体育项目技术创新理论与美学特征研究

12 0410 易剑东 中国体育新闻专业教育的新使命

13 0440 周多奇 CKMM基因多态性与长跑训练效果的关联性研究

14 0441 包大鹏 运动后急性低氧暴露对血液流变学及红细胞形态的影响

15 0532 李红霞 关于我国大众健身需求满足模式的探讨

16 0544 孙良勇 我国优秀女子自行车500米计时赛运动员主导身体素质的初步探讨

17 0611 张培珍 不同运动锻炼方案对血脂异常的调节作用的研究

18 1255 熊晓正 “人文奥运”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

19 2110 孙葆丽 全球化背景下奥林匹克文化和教育的多元化趋势----兼论北京2008年奥运会对奥林匹克文化和教育的贡献

20 2250 钟秉枢 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

21 2485 黄亚玲 国家与社会关系转变下的中国体育社团发展

22 4409 池建 论竞技体育与高等教育的结合

23 2062 黄竹杭 足球战术意识发展的年龄特征

24 2069 殷晓旺 大学生身体自我、学业自我与生活满意感的关系

25 2071 余学锋 高等体育院校课程体系的状况与分析

26 2080 刘卉 国家队重点男子跳板运动员走板起跳技术分析报告

27 2099 丁轶建 男子公开级赛艇运动员机能变化特点及规律的初步研究

28 2101 廖彦罡 运动员注意返回抑制的初步研究

29 2125 刘学贞 我国优秀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起跳至空中动作的生物力学分析

30 2148 许小冬 我国优秀运动员大赛竞技信息处理的实践与解析

31 2153 曹永臻 论不同优势竞技能力类型体操运动员的非衡结构补偿问题

32 2164 程勇民 优秀羽毛球运动员选材的理论基础与模型构建

33 2174 甄志平 中学生体育与健康运动处方及健身效果评定的实验研究

34 2219 牛敬莹 关于构建我国训练工作信息支持平台的研究

35 2242 孟文娣 现阶段中国妇女大众体育参与总体状况的调查与研究

36 2308 温宇红 中国国家游泳队备战2004、2008年奥运会情报信息体系的构建

37 2312 毛志雄 对我国部分运动员和大学生兴奋剂态度的研究

38 2316 黄俊亚 我国艺术体操运动员成套动作技术价值水平及提高途径研究

39 2320 王华倬 论近代四种主要教育思想对我国近代体育课程发展的影响

40 2321 孔兆伟 21天HILO提高了高原训练后优秀中长跑女队员的运动能力

41 2322 任弘 体质研究中人体适应能力的理论研究

42 2325 付全 优秀击剑运动员运动决策测试系统V1.0的研制1

43 2326 梁承谋 健将与一般水平中国羽毛球运动员操作思维的Vincent学习曲线时间指标之差异比较

44 2490 葛春林 北京体育大学本科排球课程多元化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45 4331 朱瑞琪 中国武术散打王赛制与市场的研究

46 4334 李士英 竞技武术散打技术理论框架及应用的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运会武术散打技战术调研报告


墙报交流


序号 编号 作者 题 目

47 0204 郑婕 退役运动员二次职业生涯设计方法

48 0386 郭永波 人文篮球理念的构建

49 0387 曹建民 运动性贫血大鼠血清铁及组织铁变化规律的研究

50 0474 赵万龙 体育常用统计分析和数值处理软件的开发研究

51 0641 薛文婷 体育电视报道中社会体育缺位现象分析

52 0849 陈绮文 广西成年超重以上人群体质状况分析

53 1030 王平 大范围控制场建立的试验研究

54 1207 高春燕 我国城镇居民体育消费结构实证分析

55 2076 徐伟军 武术套路竞赛数字化管理系统的设计

56 2102 梁晓杰 中、外优秀男子现代五项运动员成绩结构特征研究

57 2230 田 慧 国家队运动员英语学习现状调查与对策

58 2236 唐建军 美国城市社区体育的组织、发展模式及其启示——以BELLEVUE 市公园与社区服务机构为例

59 2255 邱俊强 苹果酸营养液改善训练大鼠一次性运动后疲劳状态的代谢机制研究

60 2277 王 琳 最小有效锻炼方式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有效性研究

61 2121 刘莉 新时期中国健身气功社团组织发展研究

62 2142 刘昕 转型期我国学校体育课程目标的发展

63 2150 方配素 拓展训练对儿童自我意识影响的实验研究

64 2165 郑重 对四名国家女子青年举重队员冬训期身体机能监控的研究

65 2182 高玮 女子自行车运动员冬训期间身体机能监控的研究

66 2196 赵开强 运动员内隐自信和外显自信:IAT测验的启示

67 2199 贾静 大众文化背景下体育舆论的特点及其媒介引导

68 2237 王 莉 对北京市户外运动产业的调查分析

69 2240 蔡文菊 北京体育大学与北京学院路地区高校合作办学的探索与实践

70 2245 刘玫瑾 校园网是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基础

71 2298 张廷安 我国优秀女子足球运动员战术决策信息观察模式研究

72 2301 王正珍 61-65岁女性8周不同强度健步走前后超声心动图变化的分析

73 2303 高捷 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年度参赛次数的调查研究

74 2370 陈民盛 Clap式冰刀技术下肢关节蹬伸机制的探讨

75 2443 袁守龙 对全运会周期射击赛事制度改革后训练学因素变化的研究

76 4412 胡晓飞 高校体育教师健康状况和生活方式的调查研究

77 0185 张瑛秋 青春发育突增期不同发育类型学生性发育及其教育


书面交流


序号 编号 作者 题 目

78 0021 姚 蕾 对在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的研究

79 0031 邱招义 对中国奥委会无形资产营销中定价问题的研究

80 0097 王冬月 河南省部分地区高中形体课开设现状及重要作用的探讨

81 0144 姚侠文 道格勒斯库跳马前手翻团身前空翻2周转体180。运动学分析

82 0145 姚侠文 跳马创新动作 -——“李小鹏跳”运动学分析

83 0184 张瑛秋 青春发育突增期不同发育类型学生有氧运动能力的特征

84 0216 来晓雷 浅论骑士精神对顾拜旦奥林匹克思想的影响

85 0342 陶志翔 对网球发球体系的探究

86 0379 朱瑞琪 我国男子散打运动员身体形态的研究

87 0380 赵发田 我国优秀男子散打运动员体能特征及其评价模型的研究

88 0382 崔凤祥 居民体育健身活动及变动项目因素分析

89 0409 易剑东 近三十年来亚洲体坛三强的竞技体育博弈

90 0413 曾凡星 体育运动中生长素副作用的初步研究

91 0428 余学好 试析高师院校体育教学课程内容构建的思路与改革走向

92 0450 赵霞 对新规则下直拍进攻型打法发展趋势的研究

93 0466 宋刚 利用心率表间接测定最大摄氧量的研究

94 0485 霍科林 我国优秀女子链球运动员动作技术分析及分析系统的初步建立

95 0535 毕雪梅 “人文奥运”报道的网络媒体内容分析

96 0550 李文静 11~14岁游泳运动员无氧阈速度简易评定方法

97 0586 宋玉芳 奥运会志愿者管理特征探析

98 0608 李豪杰 中国断裂社会下的群众体育发展战略

99 0617 赵钢 社会转型期体育企业识别系统战略分析——中体上市公司CI战略讨论

100 0636 秦椿林 2001中国城乡居民群众体育参与现状的调查

101 0639 丁涛 对体育行业职业技能开发及其管理的初步探讨

102 0642 薛文婷 二十年来《中国体育报》奥运会报道分析

103 0647 李山 现代力量训练分期理论研究

104 0721 林峥嵘 对中国高尔夫发展的思考

105 0730 张春萍 中国都市群众体育管理:现状与趋势

106 0736 何斌 我国篮球后备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

107 0744 阎旭峰 反兴奋剂机制过程中运动员的权利及其维护

108 0778 黄文聪 比赛时期运动员的机能评定和系统康复初步研究

109 0848 陈绮文 2000年广西成年人肥胖状况分析

110 1017 唐炎 体育学范畴体系研究

111 1026 田麦久 超常规发展潜优势项目,大力开发2004、2008年奥运会金牌新的增长点

112 1034 李海红 对优秀女子皮艇运动员间歇跑训练的生理生化评价

113 1039 石春健 体育场所的产品定位研究

114 1095 王松涛 不同运动强度的健步走锻炼对61~65岁男子身体成分和血脂的影响

115 1103 靳厚忠 论中国足球的立体发展战略

116 1206 方爱莲 学校体育工作质量综合评价(评分)方法比较研究

117 1211 刘庆山 我国优秀少年篮球运动员训练和比赛状况的调查研究

118 1234 林岭 可以用生理指标检测评价运动性心理疲劳吗?

119 1266 徐刚 国家激流回旋队备战雅典奥运会的训练组织

120 1274 徐刚 竞技垄断与均衡再造

121 1275 徐刚 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持续发展观

122 1366 周爱国 运动训练分工及其特征研究

123 1409 马鸿韬 试析街舞

124 1466 王林 我国竞走备战2008北京奥运会实力分析

125 2120 黄亚玲 中国体育社团的发展历史进程、使命与改革

126 2215 朱艺红 电子政务环境下体育管理体制组织结构的改革趋势

127 2222 王朝军 体育服务市场新营销组合理论研究

128 2235 唐建军 中国竞技体育制度安排:理论、研究框架和基本分析

129 2249 钟秉枢 训练观念转变与创新思维

130 2251 钟秉枢 “三从一大”训练原则的实践与认识

131 2278 段全伟 关于制定《中国龙狮运动器材生产与使用标准》的探讨

132 2328 陈效科 亚洲女子优秀足球队与世界女子优秀足球队主要技战术运用统计与分析

133 2330 张媛 对中国优秀乒乓球运动员年龄特征的研究

134 2386 刘玫瑾 中国老年人健身咨询信息系统的研究

135 2478 李少丹 论教练员训练方法观念的偏差

136 2484 陈岭 在京国家队运动员外语学习教学管理模式研究

137 2486 黄亚玲 中国体育社团组织发展的文化抉择

138 3329 马 莉 运动美学理论研究的突破与转向

139 4307 董渝华 建设体育院校体育科研创新团队的思考

140 4309 李晙熙 中国传统健身运动对老年女性心功能的影响

141 4410 蔡有志 科研管理对提高体育科研项目中标率影响的探讨

142 4411 侯恩毅 对体育游戏教材的研究

143 4579 毛杉杉 低氧训练对大鼠骨骼肌SDH与LDH酶活性的影响

144 4647 武冬 《中国武术史多媒体》教学课件研制与应用研究——兼论中国武术教学新模式

145 4656 王晓云 河北省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146 4657 谢铁兔 第十四届世界男篮锦标赛中国男篮和世界强队“抢攻”战术运用对比研究

147 2056 李智 建立我国教练员职业资格制度的可行性研究

148 2057 李智 建构我国教练员职业资格制度的管理模式

149 2060 李今亮 硬件、软件与迁移——运动认知技能研究综述

150 2072 余学锋 教育、训练、科研“三结合”基地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151 2081 刘 卉 上肢鞭打动作的动力学研究

152 2086 朱寒笑 论运动休闲的哲学意蕴

153 2089 谢慧松 对短跑专项速度、专项力量及专项技术的研究

154 2095 李春雷 对中国田径运动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

155 2096 李春雷 对北京和俄罗斯体育大学田径教学大纲的比较研究

156 2098 雷雨晨 高住低训过程中血氧饱和度变化规律的研究

157 2100 朱 晗 生长激素对运动大鼠骨骼肌形态和代谢机能的影响

158 2105 李 江 中国乒乓球队参加世界三大赛主要经验的研究

159 2108 张兴林 我国排球青少年后备力量调查及北京奥运战略分析

160 2109 张兴林 排球比赛现场信息的采集与处理 ——Data volley 软件的应用分析

161 2111 于炜 2008年北京奥运会比赛过程中对不同群体的人文关怀

——对于受众及媒体从业人员的人文关怀

162 2114 周建梅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温州模式及投资状况研究

163 2115 河春姬 急性运动后低氧暴露对体内自由基代谢的影响

164 2116 郭奕海 第23届世界蹦床锦标赛女子规定动作的动作选择特点分析

165 2117 许春艳 急性低氧运动对血液流变性和红细胞形态的影响以及“宝矿力水特”干预效果的研究

166 2122 王润斌 论社区体育服务的三重本质

167 2126 刘学贞 不同老年交谊舞练习者走路时震荡传导和运动学特征的比较

168 2127 徐迪生 统计检验中有关第二类错误的探讨和计算

169 2132 罗智 中、美、俄三国比较优势项目群体制约现象分析

170 2136 张大超 北京2008年奥运会体育场馆运营过程中的风险管理研究

171 2137 张大超 “三从一大”训练原则在竞技体育不同项群训练中应用的实践与理论探究

172 2140 胡悦 我国健美操教学理论科研现状与分析

173 2141 刘昕 对体育课程目标建构的理论思考

174 2143 詹建国 现代跨栏跑训练发展趋势及提高我国跨栏跑运动水平的对策研究

175 2144 詹建国 我国田径运动各项目的研究现状及文献计量学特征分析

176 2147 许小冬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运动心理学科技发展的特征

177 2149 方配素 体育科技代价论

178 2160 陈红花 自我观念的元分析研究及其对运动心理学的启示

179 2162 程勇民 竞技能力、竞技能力结构及其项群划分——传统训练学理论的不足与完善

180 2163 程勇民 “快、狠、准、活”技术风格对中国羽毛球运动的促进及其制约—— 兼论羽毛球运动的制胜规律

181 2171 甄志平 体操时尚健身运动在我国发生、发展的社会文化动因

182 2173 甄志平 知信行融合统一的发展性体育教育模式的构建

183 2177 刘彩霞 中文体育图书数字化建设研究

184 2179 张培志 师范类体育院系乒乓球课测试内容的优化及评分模式

185 2180 魏高峡 ET技术在优秀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诊断中的应用研究展望

186 2189 梁志军 从现代体育产业的发展反视中国体育立法

187 2190 王荣辉 我国跳水运动员成才的年龄特征

188 2191 董荣菂 低强度运动预防失重性骨骼肌萎缩的研究

189 2192 孙平 从学生主体的角度论普通高校排球课的教学改革-----论北京市普通高校排球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改革

190 2197 周锦琳 不同PH值对体外培养的骨骼肌细胞胞浆钙的影响

191 2201 李伟 中国运动领域应对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192 2202 李红艳 我国艺术体操运动员中级选材形态和素质指标评价体系的研究

193 2203 杨晓晔 青年男子股四头肌伸膝力量练习的肌电图分析

194 2204 张勇 中美高校高水平运动员招生机制的比较研究

195 2207 花勇民 浅析瑞士私法体育的管理体制

196 2208 万和荣 论体育竞争性、对抗性与社会暴力

197 2209 金加升 现代篮球比赛过程分期及其应对策略

198 2212 柴国荣 我校体育教育田径专业教学与训练改革与发展的研究

199 2213 成会君 论我国体育产业发展中的制度约束与制度创新

200 2216 何世权 优 秀 运 动 员 激 励 机 制 研 究 ——完全信息模型分析

201 2225 吴建忠 浅析跆拳道战术之运用

202 2227 左琼 国家级教练员岗位培训需求分析及其对策

203 2228 张一民 长期有氧运动对增龄大鼠肝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204 2231 杨晓梅 论体育活动中不道德行为与危害

205 2234 杨 丹 中国女子赛艇运动员身体成分及生化指标的分析

206 2243 刘玫瑾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实践初探

207 2244 刘玫瑾 基于Web的体育院校科研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践

208 2246 熊开宇 不同步频步幅跑与最大摄氧量关系的研究

209 2268 王晓军 太极拳对老年人免疫机能的影响研究

210 2269 王晓军 对太极拳抗衰老作用机理的初步探讨

211 2279 刘晔 骨骼肌静力性负荷所致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

212 2280 刘晔 大鼠骨骼肌静力性负荷所致损伤过程中TGF-β1的表达

213 2281 罗冬梅 不同形式机械负荷对生长期骨的综合作用

214 2283 雷厉 从大型赛事中的人文关怀看人文奥运的实施

215 2284 王芳 对四种新闻媒介体育报道优劣势的分析研究

216 2292 曲峰 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速度性项群运动员肌力及速度与运动能力协同的研究

217 2297 张廷安 我国优秀女子足球运动员防守时战术意识思维决策研究

218 2300 赵慧娟 肥胖人群的最大摄氧量及运动的影响

219 2306 温宇红 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不同参赛主体实施人文关怀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220 2307 温宇红 我国重大游泳比赛技术参数采集与分析系统的应用研究

221 2311 高亚娟 运动认知测量方法评述

222 2317 刘玉林 篮球运动特性和基本规律

223 2319 王华倬 论我国近代壬戌学制前后体育课程的改革背景、特点及其历史价值

224 2323 葛艳芳 影响大众传媒与职业体育相互选择的因素分析

225 2324 张致同 铁人三项编排记录计算机现场网络系统的实现

226 2331 刘海平 间歇性低氧训练对世居高原中长跑运动员的生理机能的影响

227 2333 练碧贞 中国篮球主客场赛季训练的理论探析

228 2381 郭秀文 中 国 竞 技 体 操 选 材 研 究 现 状 及 进 展

229 2392 赵淑霞 论体育院校图书馆发展趋势

230 2482 朱瑞琪 我国男子优秀散打运动员年龄特征的实证研究

231 2489 葛春林 运动智力研究进展

232 2769 王郓 中国竞技篮球运动内外环境的社会学分析

233 4303 包呼格吉乐图 女子柔道运动员大运动量训练时内分泌指标的变化

234 4310 吕韶钧 舞龙运动的文化内涵与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

235 4311 吕韶钧 我国武术学校等级管理之研究

236 4332 朱瑞琪 中国功夫——美国职业拳击争霸赛赛制与市场的研究

237 4333 李士英 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积分排名挑战赛制的研究

238 2483 王则珊 探讨解决学生部分身体素质持续下降的办法——提出我国学校体育整体改革的建议与方案

239 4655 王凯珍 中国城市社区居民体育活动现状调查与研究


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墙报交流


序号 编号 作者 题 目

1 4654 阮云龙 海淀区高科技人群居住区体育特征研究

书面交流

序号 编号 作者 题 目

2 4578 周帆扬 间歇性低氧暴露过程中运动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3 4653 阮云龙 对北京市海淀区三个街道小区社区体育组织的现状调查研究

4 4652 李永 中国武术文化推广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