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要闻

所在的位置:首页 > 校园要闻

备战雅典奥运:北体大科研工作全面融入竞技体育主战场

为保证保障我国运动员在2004年、2008年奥运会上取得好成绩,北京体育大学充分发挥学科齐全、科研力量强等优势,积极推进教育、训练、科研“三结合”基地建设,大力倡导科研工作为体育事业发展服务,科研人员积极融入竞技体育一线。2002年开始,我们组织了骨干教师,对与奥运相关的一些领域进行科技攻关。如此大规模的奥运科技攻关和服务,在北京体育大学还是首次,它不仅为我国运动员备战2004年雅典奥运会提供服务,同时,也为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我国运动员提供科研攻关和科技服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奥运科技攻关立项课题分布广、涵盖全

为备战2004、2008年奥运会,我校共立项奥运相关课题62项,获取经费1446.1万元。其中,国家科技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各5项,科研经费为776万,占总经费的53.66%;部委级课题26项,科研经费628.367万,占总经费的43.45%;体育总局各中心课题21项,科研经费41.733万,占总经费的2.89%,

我校奥运攻关课题的特点是分布面广,涵盖内容全。其中,生物科学方面的课题31项,包括生物力学、生物化学、生理和康复等方面的研究;运动训练课题15项,包括训练理论和专项体能及力量等内容;社会科学课题8项,内容涉及奥运会的企业赞助、竞赛组织、奥运内涵等;另外,还有2项计算机方面,1项运动心理学方面的立项课题。

我校自2002年以来,不仅立项的课题数量增多,而且立项课题的质量和层次也在不断提高。奥运科技攻关和服务的对象是国家体育总局、各运动项目管理中心(主要是田径、体操和排球管理中心等等)的国家队或国家集训队。这样不仅为我国奥运军团争取好成绩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也提升了我国奥运的科技含量。

二、多项目、多领域提供奥运科技服务

在奥运科技服务方面,我校教师和学生尽心尽力,坚持长期跟队服务,贡献巨大。

从2002年开始,我校共有教师和研究生42人次参与备战奥运的科技服务,服务的运动队主要为国家田径队、游泳队、排球队等16支队伍,服务的内容主要涉及运动员的营养调整、机能评定、动作的技术分析和改进、体能训练、心理咨询和训练、疲劳消除以及信息收集和咨询等多个领域。这些教师尽心尽力,帮助运动队解决了在日常训练、生活一些存在的或一些困惑的问题,提高了运动队的管理和运动员的成绩,得到了运动员和教练们的认同和赞扬。

三、参与者辛勤付出,学校积极支持

我校派出参加奥运科研攻关和服务工作的师生都带着强烈的责任感、事业心,工作兢兢业业,认真、细致、严谨。许多老师克服了重重困难,有的带病坚持工作,非常辛苦,甚至可以说是鞠躬尽瘁。生物力学的赵芳老师,从2002年开始就跟着国家女子链球和自行车队,为他们提供运动技术和动作优化方面的指导,为运动队做出了不少贡献,得到了大家好评,直到前不久她被诊断为患有肺癌时,还在努力的工作着。邱俊强老师长期在外地,深入基层跟队服务,她还带着研究生为国家竞走队进行机能评定和营养调整并制定阶段性工作计划,由于他们的辛勤劳动,在今年的几次比赛中都获得了可喜的成绩。陆一帆老师从国家游泳集训队组建后就一直下队工作,负责运动员的机能评定和营养调整,由于出色的工作,得到了运动队教练员、运动员的认同,同时他也是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今年8月在希腊雅典举行的第28届奥运会唯一的一名随队科研人员。

这些教师在长期的科技攻关和服务中付出了他们的辛勤劳动和汗水,克服了要完成学校规定的教学工作任务、带学生和下队攻关之间的冲突与矛盾,克服长期不能照顾家庭和孩子等困难,他们不仅是参与奥运科技攻关、服务中的一员,也是我们学校教师中的佼佼者。学校为了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和存在的实际困难,于2002年12月制定了一些鼓励政策,政策规定凡参加奥运科技攻关与服务的教师按在校教师教学满工作量计算。这样才能更好地鼓励他们到运动实践中磨练和掌握。并鼓励教师以积极参与奥运科研攻关、服务为荣,帮助运动员在奥运会上争夺金牌作为光荣的使命去完成,从而为我国奥运军团在奥运会上取得佳绩提供了坚强可靠的智力支持,为保障我国奥运健儿在国际赛场上为国争光贡献一份力量。

四、改善科研硬件设施,奠定学校发展基础

围绕为奥运科技攻关和科技服务,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在学校建立;2002年学校又建成了国内第一个具有氧气、二氧化碳自动控制系统,温度、湿度、空气洁净度可调的高水准的低氧实验室,并已达到国际竞技体育科研和训练的前沿水平;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也在我校正式挂牌。

2003年,我校完成了“训练基地科技建设设备预算和管理方案”,争取到训练基地科技建设经费1000万元计划;完成了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实验室“体能训练与身体机能恢复研究中心”的项目申报工作,争取到1800万元的建设经费计划。

科研设施的改善,必将给学校办学提供更好的硬件支持,同时也为学校科研实力的全面提升奠定了基础。

(科研处)